当前位置主页 > 绵阳在线 >
热门搜索:

古代最大火药原料基地 藏身神秘老君山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1-06-15   
  原标题:古硝洞遗址较好保存了制硝工艺流程原貌——

  古代最大火药原料基地 藏身神秘老君山

远眺老君山

  说起我国的四大发明,大家都知道火药是其中之一。如果要问古代中国最大、最重要的火药原料基地在哪里?作为绵阳人应该知道,答案是江油市重华镇的老君山。

  有资料显示,老君山硝洞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开发最久、持续时间最长的火药原料生产场所,也为中国是火药发明国的论断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物支持。

  2006年,重华老君山古硝洞遗址经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成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重华正式注册成为“中国火药之乡”。老君山硝洞遗址较好地保存了古代制硝工艺流程原貌,对研究明清时期的矿冶开采具有极高的价值。

  

老君山深处的朝阳洞,从重华镇到朝阳洞需要徒步两天时间(图片由陈家培提供)

  A民间传说 为老君山罩上神秘面纱

  老君山,坐落于江油市城区以北,距离绵阳城区大约80公里,海拔高度在700-2500米之间,植被种类繁多,生长茂盛,山核桃树、油桐树和很多叫不出名的树种漫山遍野。山上还有红豆杉、杜仲、天麻、蘑菇等珍贵树木和药材,野猪、黑熊等经常出没,自然生态资源丰富。

  关于老君山的传说,在当地仍被老人们津津乐道。

  陈大爷今年83岁,他说,老君山之所以叫老君山,是因为传说很久以前,太上老君在山上的老君洞炼丹,为了不让别人打扰修炼,在通往山顶的半山腰用手点了三个深不见底的天坑。“像漏斗一样的天坑,现在还能在山上找到。”陈大爷说,他年轻的时候在山上看到过这些天坑。此外,山上还有老君洞、老君寺等,老君山因此而得名。

  绵阳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绵阳名山》中收录有江油市地方志办公室谢小东《火药之乡神秘幽深——老君山》一文。谢小东在文中提到另外一个传说。

  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继承皇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即位后,力推新政,崇尚儒家仁政,宽刑省狱,严惩宦官,并改变了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严政苛刑。建文新政虽然对缓和社会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时出现政通人和景象,但由于削藩力度大,引发了诸王强烈不满。建文元年八月,燕王朱棣(朱元璋四子)起兵反叛。建文四年,朱棣攻破都城,后建文帝朱允炆生死不明,终成一桩历史疑案。

  江油民间至今传说,当年朱允炆带着九名亲信从地宫秘密出逃,几经辗转,沿阴平古道来到龙州大业山(今江油市境内的藏王寨山)避难。因见复国无望,遂在龙泉寺削发为僧。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仁宗朱高炽颁诏赦免了建文帝诸臣及家属,朱允炆闻讯稍感宽慰,离开龙泉寺云游,后不知所终。

  因传太上老君曾在此山的老君洞内炼丹而得名“老君山”,又传明朝建文帝曾逃至此处隐居多年而又得一名“藏王寨”,由此,“藏王寨老君山”的名字便在民间叫开了。

  无论是老君山来历的传说,还是明建文帝朱允炆避难藏王寨山的传说,都为老君山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老君山保留着许多以道教建筑为主的寺观,尤以建于500多年前的老君寺最为典型。老君寺位于老君山顶,福胜村西北瓦窑坪北侧,坐东北向西南,因山高风烈,以条石为墙,石板为顶,宽约3米,进深约4米。因道路险峻,游客一般难以到达,清光绪版《江油县志·山川志》有载:“求之则不得,无心或遇,其灵异如此。”藏王寨老君山群山苍莽,林木茂密,风光旖旎,珍稀动植物资源丰富,丰厚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成为人们探古寻幽的理想去处。

  B硝洞遗址 再现古代火药生产盛况

  谢小东《火药之乡神秘幽深——老君山》一文中提到,老君山,构造对称,呈二龙戏珠状。山上分布着众多的神秘洞穴,大多位于悬崖绝壁之上,形态各异,入口狭小,需结梯而下才能入内,且洞深在几十米至十余里不等。民间一直流传这些神秘洞穴是古人熬制火硝的地方,在清代《龙安府志》和《梓潼县志》中,也有重华火药主要供应龙安府营和松潘小河营的简略记载。

  附近村民说,老君山脚下的天雨洞为历年开采硝矿与熬制硝末人工扩建而成,洞内约10000平方米,往昔采硝的痕迹清晰可见,还较为完整地留存有3个熬硝的平台。在后山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处以朝阳洞为主的古硝洞遗址群,它们分别为烟子洞、妖精洞、老君洞、干人洞、牛角洞、高观洞、明月洞、大兴洞、犀牛洞、白人洞、牛角洞等。那些古硝洞群位于海拔700—2500米的山上,迄今为止一共发现了11个制硝岩洞。山上硝石矿资源丰富,清朝乾隆年间由政府组织开采硝矿,山下的重华古镇商贾云集,广东、福建、陕西、江西等地的军火商也来此收购火药,古镇重华成了当时的火药集散地。新中国成立前,重华场镇制作、销售鞭炮的商户众多,还专门形成了一条“火炮街”。

  尽管关于老君山有很多说法,但据谢小东在《火药之乡神秘幽深——老君山》中的说法,上世纪90年代,考古专家经过多次实地考察,证实该遗址群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生产规模最大、生产设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硝洞遗址,为揭开古文献中“硝出陇道”的火药发明之谜提供了有力的佐证。重华古硝洞内至今仍较好地保存了古代制硝工艺流程原貌和向外运输的硝道,从保存的生产设施看,该区域的生产规模相当巨大,可以认为是古代中国最大、最重要的火药原料基地。经过专家考证,在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前,这里有过两次大规模开采,时间约为明朝初期。最后一次大规模开采在清乾隆时期,与清廷对四川省的大、小金川地方土司进行的两次重要作战有关。经过乾隆时期大规模开采后,大硝洞的出口和入口被乱石封死,此后再没有开采,但直到上世纪50年代,仍有人偶尔上山入朝阳洞和其他硝洞熬硝。(蒋杰 刘嘉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毅 胥江 文/图)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