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绵阳在线 >
热门搜索:

今年全市以工代赈项目提供千余个就业岗位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1-08-17   

  讯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作为全市“以工代赈”工作牵头部门,市发改委把握政策变化,提前储备项目,狠抓项目管理,确保赈济效果。2021年,全市申报的19个以工代赈项目100%通过省级遴选,累计获国、省资金6181.27万元,超过“十三五”期间资金总量,居全省前列。

  “以工代赈主要是通过组织动员项目所在地低收入群众就近参与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代替直接发钱发物,激发内生动力。”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解释。

  把握政策变化,谋定而后动。市发改委积极组织各县(市、区)从带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帮助群众就近务工、促进群众稳定就业等方面,在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储备了一大批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项目,随时做好申报准备。

  以工代赈工作重点在农村,关键在群众。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在谋划申报项目时,注重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以工代赈项目+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企业合作’四者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以工代赈’造血功能。”

  随着赈济方式的多样化,“以工代赈”政策的内涵不断丰富。在项目建设中,组织当地群众参与工程建设,针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群众,设置相应特殊劳动岗位,保障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通过以工代训和就业培训,不断提升群众劳动技能和农业生产技术,扶志又扶智。

  项目建成后,我市着力构建“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开展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壮大集体经济,有条件的地方设置巡路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确保低收入群众能就业、有收入。

  初步测算,今年我市“以工代赈”项目将提供短期就业岗位1000余个,发放劳务报酬1000万元以上;项目建成后,通过资产折股量化分红,每年将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近百万元,同时创造30余个公益性就业岗位。截至7月底,全市2021年各批次“以工代赈”项目已陆续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800万元,发放劳务报酬240万元。(融媒体记者 黄小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