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四川在线 >
热门搜索:

新三板公司停产仍增发股票 17名成都投资者360万打水漂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19-01-23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新三板市场,眼下行情持续低迷,短短几年就经历了从喧嚣到沉寂的轮回。以元璋精工(已终止挂牌)为典型的新三板公司,则将各种乱相暴露出来。

近日,成都17位投资者将新三板公司元璋精工虚假陈述告上法庭,目前苏州市吴中区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此案。

挂牌上市两个月业绩就“变脸”

据原告之一、成都投资者林先生介绍,2016年5~6月,挂牌新三板才两个多月的元璋精工在成都宣称要定向发行新股。在成都仕宇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推荐下,林先生等17名投资者反复查阅上市公司公告后,与元璋精工签订了“定向发行股票认购合同”。

林先生以4元/股的价格认购了10万股,17名投资者合计缴纳了约360万元的股票认购款。林先生还称元璋精工与其签订了认购款年化利率10%的合同,同时还承诺了首日做市开盘价以保证投资者收益。

然而,元璋精工却于2016年9月13日发布了《关于终止股票发行方案的公告》,宣告增发失败。投资者随即要求公司及法定代表人陆俊翼按照承诺退回投资款,但陆一直以各种理由拖欠投资款,并称公司正常经营。

之后,林先生等投资者专程前往苏州调查元璋精工,发现工厂早已停产多日,从2016年5月起经营就出现资金断裂问题并濒临破产,公司所谓业绩承诺及成都仕宇公开推荐宣传内容均为虚假宣传。元璋精工于2016年3月10日挂牌新三板,但仅仅两个多月就出现经营困难,业绩“变脸”的速度令人吃惊。

主办券商:公司还在,员工不见了

代理元璋精工一案的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高涛认为,元璋精工主办券商长江证券未对元璋精工进行尽职调查,在其挂牌上市后未尽到持续督导义务,在对外应收账款十分巨大的情况下仍评为低等风险,导致上市短短几个月就陷入经营困境,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故与元璋精工、成都仁宇等一起列入被告。

成都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元璋精工增发失败之后,主办券商长江证券才发出多个风险提示,称在公司厂房未见公司资产、设备、生产原料及产品,也未见公司有员工从事生产。公司不仅生产停滞,而且连员工都不见了。

长江证券还表示,2017年3月21日在督导中发现,元璋精工实际控制人陆俊翼持有的560万股公司股份被司法冻结,占元璋精工总股本的50.91%。对于原因,核实发现系陆俊翼个人导致的借款合同纠纷被诉至法院,后经法院裁定,对其名下560万元的银行存款或其他等值财产予以冻结、查封。

今年4月27日和5月16日,元璋精工因无法按时披露年报被警示风险。到6月30日仍未能披露,公司已经彻底“自暴自弃”。7月13日,全国股转公司对元璋精工及陆俊翼出具警示函;7月14日,元璋精工被全国股转公司终止股票挂牌。

对于元璋精工实际控制人陆俊翼,成都商报记者多次联系采访未果。不过其在给投资者的短信中表示“已经没法兑现了,向投资者说对不起”,同时称“无论如何会面对,不会一走了之。”

多家新三板公司已经停产

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五年新三板从无到有,从几百家挂牌企业发展到惊人的1万余家。然而新三板成长之路并不平坦,元璋精工只是暴露的各种乱相之一。

成都商报记者统计发现,不仅仅是元璋精工,截至12月20日,2017年已有近30家新三板公司发布停产公告,涉及澳坤生物、康乐药业、成大生物、创兴智能等公司。而停产原因更是五花八门,包括停产整顿、火灾事故、证书到期等,甚至还有“公司内讧”导致停产。

新三板公司创兴智能在停产公告称:“公司股东与其现任管理层之间存在严重分歧”,股东干涉“内政”,滥用控制权,在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强行要求更换内部管理层,干涉公司正常生产经营。

由于新三板本身供需失衡,行情每愈况下,特别是后续交易型资金乏力,导致遍地“僵尸股”,流动性问题日益突出。而进入2017年以后,新三板更是保持了平均每月摘牌48家的速度,成为市场一大奇观。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 李伟铭

原标题:新三板公司停产仍增发股票 17名成都投资者360万打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