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四川在线 >
热门搜索:

五代两宋时 四川美术妙笔冠天下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19-05-10   

与虎丘绍隆印可状,圆悟克勤书

四川僧人作品成日本国宝

除了文人艺术创作,许多活跃在外的四川僧人,同样对五代两宋时期的美术贡献卓著。他们的作品被大量携往东瀛,成为当时及后世追慕的典范,其中不少更被日本政府评定为“国宝”。

唐林认为,从五代到北宋末年的200多年间,四川绘画的活跃程度为中国各地区之最。“南宋邓椿所著《画继》,一共收录了两宋时期219位画家,其中四川画家就有近40人,而江南地区画家仅有20余人。”

而在书法领域,出生于四川的苏轼、多年寓居四川的黄庭坚,均位列“苏黄米蔡”四大书家,代表了宋代书法的最高水准。双流李家、华阳勾家、阆州陈家等一批四川书法家族,同样引领了北宋的书法艺术风气。

不过唐林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四川书画在这一时期的成就,仍有不少为学者和公众忽略。许多艺术造诣高深的僧人,一方面长年活跃在四川以外的地区,一方面其大量佳作如今流散于海外,因而并不为人熟知。

相互之间具有师承关系的圆悟克勤、无准师范和法常,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圆悟克勤出生于今成都市郫都区,先后弘法于四川、湖北等地,晚年任成都昭觉寺住持。无准师范及其弟子法常,早年也都在四川生活并出家为僧,后均前往杭州担任寺庙住持并圆寂于此。尤其是无准师范,有着崇高的声望,就连宋理宗也多次延请其入宫说法。

在书画艺术领域,这些僧人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圆悟克勤的《与虎丘绍隆印可状》是现存最古老的禅僧书迹,叙述了禅由印度传入中国并分为各派的经过,艺术价值、史料价值极高。《与虎丘绍隆印可状》以楷书入行书,乍看章法整齐、富于条理,细看则烂漫随意、轻松自如。作品中字体大小随意布置,行间跌宕有致且气脉相连,富有抒情性的韵律感。无准师范存世墨迹中,最精华的部分则是他的榜书大字。《释迦宝殿》《敕赐承天禅寺》均为一纸一字,写得四平八稳、严谨缜密,拼接、装裱成立轴之后,又显得天衣无缝、十分得体,反映出作者长年禅修得来的强韧定力和高尚的精神世界。

唐林认为,圆悟克勤、无准师范、法常等僧人广泛汲取了六朝以来,特别是唐代写经文字的营养,体现了浓郁的“僧书”之风。“这些僧人的作品,可能在书法技法上不算顶尖,但其中蕴含的神韵、禅意,是其他书法家不能相比的。”

宋代以来,这些作品被来华日本僧人、留学生大量带回国内,今天多收藏于日本各地的寺庙、博物馆、美术馆内。“日本茶道兴起后,禅僧的书法常被挂进茶室,无准师范的墨迹一向是茶人憧憬之物。”唐林介绍,目前,日本《文化财保护法》评定了约千件工艺、美术类“国宝”,圆悟克勤的《与虎丘绍隆印可状》,法常的《松猿图》《竹鹤图》等均在此列。无准师范的墨迹有34件存于日本,其中6件为“国宝”,另有14件为“重要文化财”。 

题苏轼寒食帖跋,黄庭坚书

入蜀书画家攀上艺术高峰

五代两宋时期,入蜀僧人、文人不在少数,他们自身的书画造诣,借由四川自然、人文的滋养而愈发精进。这些书画家在四川的创作,引领一时风气并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不朽经典。

五代、两宋时期,四川僧人向外输出了不俗的美术成就,而入蜀僧人同样带来了艺术创作新风。原籍浙江兰溪的贯休于公元903年入蜀,在东禅寺和龙华道场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10年。他最擅长的是佛教人物,尤其以罗汉像著称于世。

“历代画罗汉者不在少数,但若论谁的影响力为最大,非贯休莫属。他是罗汉画历史上集前人大成,而又楷模万代的大人物。”唐林介绍,贯休创作的罗汉画多呈“胡貌梵相”,有别于平常人物画的形式,给人一种奇异甚至恐惧的感觉,从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宗教美术的世俗化倾向。罗汉突起的额头,从此成为中国人物画的固定模式,后世的罗汉画均沿袭此种风格。

北宋初年,成都府知府张羽将贯休的《十六罗汉图》进呈,从而成为宫廷藏画,被当时及后世画坛推重。贯休的罗汉画在四川影响巨大,唐林说,今天新都宝光寺大雄宝殿和七佛殿的墙壁上,便存有清代竹禅和尚与照峰和尚的摹本、石刻本。新津观音寺清代壁画中,也出现了贯休式的罗汉形象。

这一时期,还有不少文人因做官或贬谪来到四川。他们的艺术水准往往在四川获得飞跃,留下众多珍贵的作品。

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黄庭坚因修《神宗实录》落“不实”之罪,此后在四川度过了6年多的贬谪生活,先后到访过宜宾、乐山等地。“这是黄庭坚书法的上升阶段,是其艺人化境、人书皆老的‘黄金时代’。”唐林举例道,黄庭坚被贬四川舟入三峡时,观察“长年荡桨,群丁拨棹”的场面,感受到草书虽满纸云烟、飞花乱坠,但仍需向背分明、笔笔周到,这使其领悟到笔法要领,书艺大进。

据统计,黄庭坚存世墨迹有39件,其中在四川所作便有13件。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题苏轼寒食帖跋》,作于黄庭坚由宜宾前往青神途中,历来被视为其行楷书代表作之一。作品中宫收缩而四周放射的特殊形式,被称为“辐射式书体”,从局部看一行字忽左忽右,从整体看却又浑然一体、气势贯通。值得注意的是,《题苏轼寒食帖跋》题于苏轼《黄州寒食诗卷》之后,与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的后者一道,共同构成光照千古的书法“双璧”。

陆游在蜀中为官更长达8年,四川由此成为其“第二故乡”,他更将自己的诗集命名为《剑南诗稿》。除了文学创作,陆游同样精于行草和楷书,与朱熹、范成大、张即之并称书法上的“南宋四家”。

陆游有3件存世作品在四川书写或与四川有关,其中《玉京行帖》宋拓本藏于国家博物馆。作品书于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字距、行距宽绰舒朗,章法布局、行笔、神态均与唐末五代书法家杨凝式相似。“陆游的书法继承发展了魏晋以来的书法精神,代表了南宋以来的‘尚意’书风,体现了当时书坛的浪漫主义倾向。”唐林说。 (记者 余如波)

1 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