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在线 >
热门搜索:

全球首例因二次感染新冠后死亡案例 《柳叶刀》:二次感染可能发展为重症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1-09-20   
据荷兰BNO新闻10月12日消息,荷兰研究人员当天通报称,荷兰一名89岁的女性在第二次感染新冠肺炎后死亡,这也是全球首例因二次感染而死亡的病例。

研究人员表示,迄今为止,荷兰已确认出现了23例二次感染病例,但此前所有的患者都已康复,只有这位89岁老人因病情恶化而不幸去世。

▲德国波恩一检测站工作人员正对一名疑似感染的女性进行拭子取样。图据《时代》周刊

此外,12日当天发表于医学杂志《柳叶刀传染病》上的一项研究也披露了一例出现第二次感染新冠肺炎比第一次感染症状更加严重的病例。这无疑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感染新冠肺炎不会给人体带来长期的免疫力,甚至二次感染会出现更严重的病症。

高龄患者二次感染新冠后病情恶化死亡

根据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发布的研究结果,这名荷兰的患者此前一直在接受“瓦尔登斯特伦巨球蛋白血症”治疗,这是一种罕见的白细胞癌症,可以治疗但无法治愈。

今年早些时候,这名高龄女性在出现发烧、严重咳嗽症状后被送往医院,随后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并住院进行了5天观察治疗,之后她除了持续的疲劳症状外,新冠肺炎症状完全消失。

▲全球首位二次感染患者身上分离出来的新冠病毒颗粒显微镜图像。图据美联社

大约2个月后,在开始新一轮化疗的2天之后,这名老人再次出现发烧、咳嗽和呼吸困难的症状。当她被送入医院时,其血氧饱和度仅为90%,呼吸频率为每分钟40次。随后的新冠病毒检测再次呈阳性,而抗体测试在第4天和第6天呈阴性。“第8天,该患者病情恶化,两周后不幸去世。”荷兰研究人员表示。

研究人员对两次感染的测试样本进行检测后发现,每种病毒的基因组成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通过体内进化来解释,进一步支持这名老人是被二次感染的说法。据BNO新闻报道,到目前为止,荷兰研究人员已在荷兰确认了23例二次感染病例,此前所有的患者都已康复。 

25岁美国男子二次感染后发展为重症

就在同一天(10月12日),医学杂志《柳叶刀·传染病》一篇文章中披露了专家针对美国首例新冠肺炎二次感染病例的一项研究证实,一名患者经历了两次不同的感染,其第二次感染的病毒并非患者自身长期患病而导致病毒基因突变。这是全球范围内出现的又一例证,表明从感染新冠中康复的患者仍面临再次感染的风险。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这一研究结果引发了人们对“群体免疫”的怀疑,专家们对此也十分忧虑。

据悉,今年8月底,一名内华达州的25岁男子成为美国公布的首个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病例,也是当时全球已知的首例导致严重症状的新冠二次感染病例。

▲图据路透社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叙述了该男性患者两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4月中旬,在出现轻微症状后检测呈阳性,于4月底康复且连续两次新冠检测结果均呈阴性。然而从5月底开始,他再度出现类似症状,6月初因呼吸急促入院,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再次呈阳性,且这一次发展为重症。

论文中写道,两次检测到的新冠病毒基因截然不同,这表明该男子不太可能是持续较长时间的单次感染。报告指出,该患者的第二次病情比第一次更为严重,在出现呼吸短促后需要补充氧气并入院治疗。

研究人员指出,越来越多二次感染新冠病例的出现,佐证了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至少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只会持续一段有限时间的说法,这类似于导致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 

为何二次感染后更为严重?

“确实有可能再次感染新冠病毒,而且第二次病症严重程度与第一次相同,甚至是更严重。”该论文的作者之一、内华达大学雷诺医学院副教授马克·本多里说道。

但由于当前二次感染病例数不多,科学家们也只能对其原因进行推测,其中几种可能的解释包括:病人在第二次感染时接触的病毒剂量更高、病毒毒性更强,以及出现了抗体依赖增强感染效应(ADE),才导致患者二次感染症状加重。

“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些人在第一次感染后没有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以色列贝斯女执事医疗中心病毒学和疫苗研究中心主任丹·巴鲁奇说。不过他表示,这些理论还有待证实。

相关专家指出,二次感染的报告表明,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要获得人群广泛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可能是一个挑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格芬医学院的教授奥托·杨表示,“这无疑会引发严重的担忧,即自然病例不会给我们带来群体免疫力。” 

不仅如此,本多里还指出,二次感染病例很难得以发现。就美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一些实验室几乎无法应对现有的测试量,更不用说其他的了。“有可能已经有其他的二次感染出现,但他们没有症状,因此无法被发现。”

但对于人们担忧的疫苗问题,耶鲁大学免疫生物学教授岩崎明子在就新论文撰写的评论中指出,不断出现的二次感染新冠病例并不一定意味着会给研制有效疫苗带来问题。她说,“自然感染不能(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并不意味着疫苗不能。这是另一个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 徐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