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绵阳在线 >
热门搜索:

【我是小康见证人】敬老院老人黄朝德:现在生活真的很幸福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1-09-02   
  数据点击

  2021年1-7月,全市低保对象为:城市40719人,农村99209人,累计保障99.19万人次,支出资金2.68亿元,城乡累计月人均补助分别达324.1元、247.96元。

  截至7月,全市特困救助供养人员为:城市2540人,农村24665人,累计保障16.94万人次、支出为9633.48万元。1-7月,累计临时救助9063人次,支出942.23万元,人均救助水平1039.65元。

  数据解读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度重视健康养老工作,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充分整合调动社会各方资源,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努力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为老人幸福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小康见证人:黄朝德(北川羌族自治县漩坪乡人)

  初秋时节,天空下着蒙蒙细雨。

  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敬老院,看见黄朝德的时候,他坐在电动轮椅上,拿着刚从食堂打完饭的粉色饭盒。身着蓝白格子的衬衣,里面一件灰色的无袖背心,黑色的长裤、一双灰色的长棉袜外面穿着一双褐色的凉鞋……

  黄朝德今年62岁,自幼生长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漩坪乡。“23岁的时候,我遇到了我的妻子,婚后一年她却因为生孩子难产过世了,而孩子也因为得病在8个月大的时候就夭折了。”回忆起这段过往,黄朝德的眼神难掩落寞,而在之后的岁月中,他一直都是一个人生活。

  2008年的“5·12”特大地震,摧毁了黄朝德的住所。“房屋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黄朝德说,政府了解了他的情况之后,立刻为他修建了砖木结构二居室的房屋,为他遮风避雨。说起经济收入来源,黄朝德直言依靠着低保过活,“因为身体的原因我无法务工,对于我来说,没有党和政府的扶持,没有这笔钱,我可能早就饿死了。”

  黄朝德因为家境贫困被政府评定为特困人员,2019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他离开了老家,来到了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敬老院,也开始了他崭新的“人生旅程”。

  “想起那些年,真的是有了上顿没下顿,三天都吃不到一顿肉。”黄朝德说,而现在在敬老院里,早餐有馒头、稀饭、鸡蛋、豆浆、汤圆,午餐晚餐有荤有素,营养搭配合理,“来到这儿以后,不用再去担心明天吃什么,而且每天的饭菜都变着花样,真的很暖心。”

  吃饱之后,则是穿暖。“敬老院每年都会给我们发新衣服,每个月敬老院还会给我们发30元的零花钱,生活在这里,什么都有、一切都好,钱都无处可花了。”从2019年到现在,黄朝德最大的花销,就是为自己添置了一个电动轮椅。

  敬老院每年都会组织大家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去年体检时,黄朝德查出患有脑血栓、冠心病等问题。“除了忌烟忌酒忌肥肉,我都有按时吃药,药物治疗的钱也是政府出的。”黄朝德由衷地感慨道,“现在生活真的很幸福。”

  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敬老院,像黄朝德一样的老人还有80多名。“对于特困人员的‘生、养、死、葬’政府全包,生活用品比如纸巾、洗衣液、牙膏等也全由我们购买,他们居住的房间是二居室,房间内就有厕所,并且空调、电视、电风扇一应俱全,洗衣机也配备了十几台。”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敬老院院长王刚说道,“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努力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周钰)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