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绵阳在线 >
热门搜索:

探访首批天府旅游名镇梓潼两弹城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1-10-23   
  原标题:探访首批天府旅游名镇梓潼“两弹城”——

  一个红色经典景区的由来与崛起

党员干部在“两弹城”接受廉洁教育(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谢艳 摄)

  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镇名单日前在2021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正式公布并授牌,梓潼县“两弹城”位列其中,榜上有名。

  近日,记者再次走进“两弹城”所在地梓潼县长卿山麓白家湾,穿过“精英门”,斑驳的秋日阳光照耀着红砖墙上的标语,石阶两边挺立的香樟与虬劲的梧桐默默守护着岁月更迭,手捧一束菊花伫立在邓稼先旧居前,触手可及的历史印迹与现代标识以及来来往往的游客交错眼前,仿佛与老一辈科学家在错落时空里“相遇”,那一段“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激情岁月又浮现眼前,他们为了祖国富强,默默奉献、不怕牺牲的“国魂”精神激荡胸怀。

  “两弹城”由来

  “国营曙光机械公司”原来是“两弹一星”精神摇篮

  翻开《梓潼年鉴(2019)》,让我们回到上个世纪去追溯“两弹城”的足迹——

  上世纪60年代,九院院部机关与部分研究所迁建梓潼,定址梓潼县长卿山白家湾。在这片土地上,邓稼先等科学家同技术精英们一起,用热血和忠诚构筑惊世辉煌丰碑的同时,也铸就了催人奋进、光照后人的精神丰碑,形成“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的核心价值观。但在那个时期,梓潼没人知道这个叫做“国营曙光机械公司”的单位生产的是什么,只知道这些人来到梓潼后,潼江上游和绵阳城区涪江各建起一座东方红大桥,潼江、涪江两岸变得车水马龙。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三线建设进入调整期。1983年5月,时年73岁的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奔波在九院基地深山沟视察,全面了解基地运行情况和科技人员生活环境。5月20日,他在长卿山下题诗一首:“二十二年难忘情,崎岖道路信踏平。屡建殊勋震寰宇,更创奇迹惊鬼神。”

  也正是此次视察,张爱萍将军提出设想:把院部机关及10个研究所陆续搬出山沟,集中在绵阳市郊,以解决科研人员正常生活保障难、职工及其家属外出就医难、子女接受正规教育难等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九院基地搬离梓潼县,位于梓潼长卿山脚下的院部旧址完成国家历史使命,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国庆50周年前夕,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授勋时,当地的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叫九院的这个地方,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摇篮,是邓稼先、于敏、王淦昌等科学家将原子弹、氢弹武器化与定型,并成功研制新一代武器的地方,是一个承载国家使命而值得骄傲的地方。

  在九院揭去神秘的面纱后,当地有识之士重新审视老院部,将其称为“两弹城”。由此约定俗成,“两弹城”成了九院老院部的大名。

  2013年,在九院迁走20年后,梓潼县以院机关旧址为中心,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宗旨,投资约5亿元重新打造,在2014年国庆前夕,以“两弹城”之名正式亮相央视新闻频道。

  红色景区定位

  中国“两弹城”是“两弹一星”精神重要传承地

  近8年来,“两弹城”景区先后打造出两弹历程馆、邓稼先纪念馆、王淦昌纪念馆、三防教育馆,共同组成“两弹一星”纪念馆。2016年12月,作为绵阳市“两弹一星”国防科技教育基地,被国家发改委、中央宣传部、国家旅游局等14个部委公布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8年11月,建成“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2019年10月,“两弹城”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深度体验“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载体。2020年5月,“两弹城”成为国家4A级景区;同年10月,“两弹城”入选国家发改委“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记者穿行在“两弹城”的石阶与小径间,映入眼帘的大礼堂、院部机关办公楼、模型厅、情报中心、邓稼先旧居、王淦昌旧居、将军楼、战备防空洞等上世纪60年代的建筑,以及镌刻在墙上催人奋进的宣传画,激情高昂的红色标语,无处不彰显出那个火红年代的澎湃与激情。

  走进两弹历程馆,馆内用实物、模型、影像资料、场景复原等还原了中国研制两弹不平凡的历程。游客们凝视着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和一份份详实的文献资料,体会到两弹科研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拼搏的爱国精神。

  在距离两弹历程馆的不远处,有一栋白色砖瓦小楼,它曾经是九院院部的招待所,后来为了表达对主管九院的张爱萍将军的怀念,又将其称为“将军楼”。

  邓稼先旧居在院子东南头一片平房的最前排,为二室一厅仅30多平方米的套间。这套“两弹元勋”邓稼先工作生活了10多年的简朴居室墙上,挂着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照片。屋里保留了当年原貌,办公室里有一张办公桌,一把藤椅,两张单人布沙发,一个小茶几。只有那台手摇式计算机和高大的铁皮柜无声地诉说着昔日主人的不普通。

  邓稼先旧居后面,有几栋“院士别墅”,在简陋的“别墅”区,王淦昌、于敏、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程开甲等一大批专家院士相继工作生活二十几载,留下无数催人奋进的爱国故事。

  特别值得一游的是,“两弹城”中有一条“九院”留下的战备防空洞,至今这个战备洞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经过重新包装,防空洞前些年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有了个新的名字——“三防教育馆”。

  文旅融合之路

  高扬“两弹一星”精神旗帜赓续红色文化

  近两年来,依托“两弹城”景区,梓潼县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宣传红色文化、提高全民爱国主义认识为主题,重点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创新精神、伟大民族精神等方面深度挖掘,全力打造“两弹一星”红色文旅名镇。

  为实现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普及红色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忧患意识,提高全民的爱国热情,“两弹城”基地在保护好原有的建筑物和相关历史遗迹的同时,千方百计收集历史物品及中物院在梓期间的各类文字、影像和实物资料。先后征集到邓稼先结婚时的床、国务院给其奖励的轿车、烟雾试验箱、台式钻床、砂轮机、光学测量仪等大量研究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目前基地收集整理了各类图片资料2万多份,文字资料500多万字,实物3000余件。

  近年来,梓潼重点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科学创新精神、伟大民族精神等方面进行了深度挖掘,逐步实现了展馆展现、电视纪录片拍摄、教材研编、微视频(讲堂)制作、线上展示等为主的全方位展现。先后配合相关机构拍摄制作了《生如夏花》《国士无双——邓稼先》《共和国脊梁》等影视宣传片;组织编印了《少年强·中国强——国防教育与国家安全研学实践教育》中国两弹城读本和《少年强中国强研学手册(中小学版)》《两弹元勋风采集之陈能宽、程开甲》《邓稼先的故事手绘本》《东方巨响AR科普读本》等教育书籍近十万余本并免费对外发放;先后编排了情景剧《英雄丰碑》《在烈火中永生》等,并面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校巡演近100余场次,受众达10万余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舞台剧《国魂》受邀到中央党校演出,反响强烈。

  在“两弹城”基地的教育展馆内,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进行立体化展示。展出各类图片、影像、文物史料和模型等3000多件,制作宣传画册5万份,宣传广告牌、展板、橱窗等20余处,进一步丰富了展馆的展陈内容,提升了基地的整体形象,使基地成为集科普教育、网络平台、学习场地、活动空间等为一体的综合活动体,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刘文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春梅 田明霞)

     编辑: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