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三台在线 >
热门搜索:

“兵书记”李晓川和他心中的稻香渔村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2-08-01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去到农村看看投身乡村振兴的退役军人们。在三台县,退役老兵李晓川发扬着子弟兵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扎根农村,千方百计助力乡村振兴,让曾经的贫困村逐渐成为一个看得见绿水青山、宜居宜游的美丽稻香渔村。

盛夏时节,我县景福镇宋观庙村的泥鳅鱼塘内比高温天气还来的火热。当地的第一书记李晓川正和几名工人将鱼塘的泥鳅打捞上岸,准备进行销售和加工。

李晓川说:“正常情况下,我们这种大的地笼要收七百斤一地笼。”

李晓川今年52岁,是一名企业干部,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役老兵。2015年,他响应国家脱贫攻坚号召,主动前往景福镇宋观庙村任驻村干部,因工作突出,2018年5月开始他担任村第一书记至今。

“因为我当过兵,来到基层当第一书记,所以大家都喊我兵书记,但是兵书记就要有兵书记的特点,那么就要为老百姓服务,而且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这些观点时刻放在心中,才有情怀,才有动力,才有勇气,去克服前行路上的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李晓川说道。

正是怀着为老百姓服务的初心,他琢磨怎么结合村里实际,把致富希望带到村里。通过多方考察,他瞄准了生态种养。2016年,他立足宋观庙村实际,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整合村里闲置土地,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118户群众以土地资源入股,开展 “稻鳅共育”种养殖模式。

李晓川说:“我们采用这种综合种养的模式,现在每亩田,比过去传统种植收入要增加四到六千元。”

这种稻鳅共生的模式,既保证了大米的原生态,又保证了泥鳅的质量,让一份土地获得了多种收益。如今,宋观庙村已建有37口泥鳅养殖水塘,年产泥鳅20万余斤,年销售大米500多万斤。 

生态的产品推出后,得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市场供不应求,每天都有产品寄往全国各地。

为了规避农业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李晓川又带动村民建起了水产加工厂,推出了泥鳅酱、泥鳅干、小鱼酱等系列产品,出口香港、台湾、韩国等地,年综合产值突破千万元,让大量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景福镇宋观庙村脱贫户王延贵说:“自从他来了过后,一年一年的,公路、环境,搞出样子了,厂也办起了,老百姓生活比原来好多了嘛,像我来说,我每年收入2万元钱。”

如今的宋观庙村,早已不是当年记忆中的那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7000余元增长到20000余元,村集体经济从2015年的0元增长到近20万元,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还额外增加务工收入近3万余元。

产业有了、村变美了。李晓川把心思动到了乡村旅游上。他依靠稻鳅产业,打造了农事研学基地,为前来体验的学生提供抓泥鳅、水稻种植、烹饪等体验项目,进一步推广新农村。接下来,他还计划将宋观庙村打造成更为现代化的数字农村,构建线上购买线下体验的多元服务,让城里人走进农村成为新乡民,村里人成为农产品代理,生产销售本村品牌的生态农产品,真正实现他心中所期望的,村民富裕,生态美丽的稻香渔村。

李晓川说:“我们现在正在构建“千里云乡”这个平台,这个平台以我们村命名一个商店进驻“千里云乡”这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吸纳更多的数字村民,他们的到来是来促进我们的消费,我们就有效将村委会身后的老百姓推到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让他们获得一定的收益。”

在李晓川的努力下,我们看到了一个贫困村的华丽蜕变,也看到了退役军人为人民服务、敢闯敢试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品质。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大舞台,在全市还有很多退役军人正在这里继续发挥部队优良作风,以新的姿态为乡村振兴聚力添彩,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我们也希望他们都能在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再谱新篇章、再创辉煌。(柳洪涛 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