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绵阳在线 >
热门搜索:

绵阳上榜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的背后

绵阳在线     发布时间:2021-11-07   
  原标题:提质转型升级 激发文旅消费活力

  ——绵阳上榜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的背后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日前公布了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绵阳榜上有名。

  这是绵阳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一系列殊荣之后,再添一国字号名片。

  取得这张国字号名片的背后,绵阳文旅融合发展承载着怎样的“压力”?激发出哪些文旅消费“活力”?如何抢抓机遇提质升级,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面对“压力” 站高望远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文旅融合,绵阳“家底”殷实。悠远神奇的禹羌文化、独具魅力的嫘祖文化、脍炙人口的三国文化、源远流长的文昌文化、风流典雅的李白文化、勇攀高峰的“两弹一星”文化、自强不息的三线建设文化、大爱无边的感恩文化、日新月异的工业科技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演艺、节庆等民俗文化,仙海、九皇山、七曲山、虎牙、王朗等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构成了绵阳流光溢彩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宝库。

  绵阳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国防科技文化独具魅力。拥有600余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余座博物馆(纪念馆)、5400余件馆藏珍贵文物、400余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对于广大游客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历史文化教科书。

  绵阳是中国唯一科技城,是我国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科技城建设的不断推动,市民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市民文化和旅游消费需求不断激发,为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提供了重要保证。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发展产业优势?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捧着“金饭碗”的绵阳“压力”不小,一直在探索,文旅消费规模稳步增长、文旅消费业态迭代升级、不断改善文旅消费环境。

  激发“活力” 让文旅消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绵阳如何焕发出文旅消费的新活力?答案是让文旅消费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近年来,绵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市场日趋繁荣,为扩大文化消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全市已建成27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1个乡镇电影院、326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3347个农家书屋、950个社区书屋,基本实现文化基础设施城乡全覆盖。全市9个博物馆、19个城市社区(街道)文化站、10个文化馆、9个图书馆、27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常年免费开放;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常年开展,正加快构建“城市15分钟、乡村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文化市场方面,绵阳形成了川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化消费市场。全市拥有1800余家文化产业法人单位、70余个文化及相关产业细分行业。以长虹、九洲、湖山电器为代表的文化用品制造业在全国具有相当的竞争实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休闲、文化旅游等文化业态较为发达,文化消费市场活跃度日益增强。

  文化消费方面,全市拥有4000余支业余群众文化活动队伍,常年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居民读书、观影、休闲、娱乐、旅游消费十分活跃,生动体现出绵阳文化消费快速增长的态势。

  旅游产业和旅游消费方面,“十三五”以来,绵阳围绕打造“李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白马西羌文化旅游精品线路”“三线记忆”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处于大九寨、大蜀道环线的枢纽文化旅游基地,已建成“北川羌城旅游区”国家级5A景区,药王谷、九皇山等17个国家级4A级景区。其中位于绵阳江油市的方特东方神画主题乐园自2020年7月18日开园至2021年10月8日,共接待游客70.1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近1.3亿元,产生了极大地文旅消费带动作用。

  用好“动力” “文旅消费试点”从四个提升发力

  “上榜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是对我市文旅融合发展工作给予的极大肯定,也给了我们继续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文旅工作将以此为契机,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重点培育文化和旅游消费亮点,以高质量文化和旅游供给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加快建设西部文化旅游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2年,把我市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西部文旅强市。

  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深入挖掘、转化我市历史、民族民俗和现代科工等文化资源,成功打造“李白故里·华夏诗情”“白马西羌·民族风情”“三线记忆·革命激情”文化旅游品牌,文艺精品创作成效突出,文化名流名家不断涌现,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旅游吸引力显著提升。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升级,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服务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取得实质性突破,文旅精品打造成效显著,绵阳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开放度显著提升,旅游总收入、外地来绵游客数较2019年实现翻番。

  文化旅游供给力显著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高质量旅游产品供给极大丰富。全面实现市有“五馆一院”,县(市、区)有“四馆”,乡镇(街道)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发展目标。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达到5个,生态旅游示范区达到5个,A级旅游景区达到50个。

  文旅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文旅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位居西部同类城市前列,作为支柱产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更加凸显。总资产和总收入“双过亿”文旅企业达到20户,省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达到3个。文旅市场规范有序,人民群众文化旅游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春梅)

     编辑:郭成